第十三周
“一杯咖啡的故事”转瞬结束
高希光老师的笑靥依然清晰
方贤德老师“红专并进”的话语
陈文亮老师直面未来的叮嘱
犹在耳边
第十四期 高希光老师
第十四期的主讲老师是能源与动力学院的高希光老师,高老师以自己二十年前的南航学子身份为切入点,结合自身经历,分析了同学们在当前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困惑和遇到的难题,提出了极具指导价值的建议。
Q1: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我们发现在一些课程,比如高等数学的学习上没能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适用于高中的刷题方法效果似乎不再明显,您对此有什么建议吗?
A1:首先大学数学的思维体系确实与高中不同,正是这种差异让一些同学一时间感到无所适从,但高数作为今后很多学科和科研探索的基础和工具,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大家必须要认真学习。必要的刷题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在课堂上学到的大多是基本概念,还需要课后的习题去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Q2:您觉得我们如何解决面对一些“硬核课程”感到棘手、压力比较大的问题?
A2:你们可能觉得现在学习的一些课程难度较大,但大一所学的大多数课程都属于基础课程,是为了以后的学习打基础,一定要学好。如果确实觉得哪一门课程难度非常大,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尝试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迎难而上。除了现在学的基础科目外,大家还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功底,因为在很多科创项目和答辩中,与研究过程同样重要的是能够把自己团队的创新想法和特点充分展示出来,让别人在短时间内正确理解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有工科的血肉,也需要文科的骨架。
Q3:您觉得大一学生的水平能否尝试参加一些科创比赛?
A3:首先大家一定不要从一开始就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科创项目始终是一种团队合作的项目,在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分工,其中总会有以大家现在的能力可以胜任的工作。你们一定不能把它当作是一项任务来做,而要在科创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建立起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着手解决问题”的思维体系,这样的思维方式将是终生受用的。
Q4:航空航天方面的工作是否工作强度大,而薪资相对较低?
A4:从工作强度上来说,航空航天方面的工作强度肯定是比不上IT行业的,薪资比起IT行业也稍低一些,但同学们始终要把家国情怀作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大家以后要从事的工作都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航空航天事业也是国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正是中国国防事业的强大才保障了国家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定,保障了其他行业的蓬勃发展。
第十五期 方贤德老师
第十五期的主讲老师是航空学院的方贤德老师。方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科研体会与人生感悟,语重心长地劝导同学们一定要“红专并进”。“红”指要树立正确的三观,要爱国爱党遵纪守法;“专”指要有专业的技能,要在自己的领域达到一定的高度与深度。做人跟学习同样重要,人生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不是简单地追求待遇好坏,要为自己的事业和社会贡献而奋斗。
方贤德老师表示自己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个科学家,他希望能够给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方老师提到,小时候因为贫穷没有太多机会学习,于是就自主进行实验田的研究工作。冬天,他一边放牛羊,一边找机会学习。等到上大学的时候,可能是学校看中他的成绩和做实验田研究的经历,就选择了他,于是他就开始了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的专业的学习。由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工程专业与其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最为接近,大学毕业后,方老师选择在清华大学深造该专业,此后方老师又选择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研究以便寻求更好的科研条件,后来又选择踏上教师岗位,回到母校,重新从事飞环领域的研究工作。通过这些经历,方老师告诉同学们,不要把专业看得太重,专业之间实际上是没有严格界限的,知识的应用也不应该仅受限于某一个专业,而要扩展到更多的领域。方老师以自身将建环中做空调的研究思路应用到航空领域为例,说明学科间是相通的。方老师认为大学的学习更需要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Q1:请问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这一专业究竟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呢?
A1:这个专业涉及很多方面,比如飞机故障时飞行员跳伞的弹射装置、机翼结冰问题、发动机结冰问题、飞行器内部生命环境的保障等。
Q2:在无人机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飞环专业的发展是否会遭遇瓶颈呢?
A2:其实在我们的研究方向中,保障人的安全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更侧重保障机器。我们要保障机器在高空环境下能够正常持续地工作,这个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研究过程中我们也会进行一些地面航空实验设备的创新。飞机的事故原因大多都与高空复杂的环境有关,所以飞环在航空领域是至关重要的。
Q3:请问飞环的培养计划更倾向航空还是航天呢?
A3:其实航空和航天基础学科都是相同的,学好基础知识以后是可以触类旁通的。我们飞环的基础学科跟飞设、飞制、飞动基本相同,只在一些细化的方面有区别。飞环跟飞动都是基于流体力学,而飞制和飞设更多注重于力学等方面。现在伟德国际1946bv官网的课程设置是我们进行充分讨论后决定的,在大一主要考虑基础共性,大二才会融入不同的专业方向,会根据几个专业方向开展专业基础课。航空航天是一个很大的领域,以前是合并为同一个专业的。所以你们不要着急,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航空航天每个方面其实都能干出成就来,你们要注重的还是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学习、事业中敢于争先。
第十六期 陈文亮老师
第十六期的主讲老师是机电学院的陈文亮老师。交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陈老师为学生作智能制造方面的介绍,另一部分为目前学习和专业方面的交流。
陈老师特意准备了PPT为同学们介绍了智能制造,以研究活跃度为切入点,陈老师表示在社会历经蒸汽革命、电气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后,中国制造2025也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针对“智能制造”这个宏观概念,陈老师作了具体解释。何为智能?智能的产品如今遍布在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无人汽车等。任何一种产品的制造都离不开繁琐的工序,从早期的研究开始,由手工制图到CAD/CAM的发展,由二维面到三维体点的拟合,由数字化催生工程分析技术,智能制造正在推进众多领域的进步。
Q1:飞行器制造专业毕业后的工作性质是什么,以后的工作又和普通的工人有什么样的区别?
A1:首先大家要清楚,工人的工作是实际操作去装配各种零部件,而大家从飞行器制造专业学成之后是要成为工程师的,工程师的工作是要用图纸、文字和数字的形式指导工人的生产活动。因此作为一名工程师,不仅要学会飞行器设计的相关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去加工,掌握相关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这些技术可能不需要大家实际操作得像工人一样熟练,但至少要学会如何去做,懂得其中的原理。只有这样,才可以正确地指导工人的工作,所以说在飞行器制造专业里大家的学习面是非常广的。
Q2:大学课程密集,每天学习时间紧迫,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侧重点?
A2:侧重是有的,对于工程类的专业,数学和计算机就很重要,每一个方面每一门学科都很优秀是有难度的,而大家要意识到工程类专业中既需要面面俱到全面发展的总师,也需要某一方面的专才,比如计算机软件方面。人才培养也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全才,兼顾所有方面又不用每一个方面都精通;另一个则是专业人才,在专业领域表现突出,能力远超常人。个人的选择决定发展的方向,全才或者专才与你们的职业规划相关联。如果毕业后想要到企业内任职,那么你要把自己打造成全才,因为企业运用的都是成熟的技艺,没有专业方面深度的研究,难度不大而要求全面发展。如果你想要深造,从事研究工作,最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才,在特定领域内不断深入研究,工科对于专才的培养就是要让研究者一直走在领域研究的最前沿。
Q3:陈老师给我们进行了许多有关“未来”的分享,但放眼当下,我仍然每天被会高数和工图作业难住,您觉得要怎样保持对这些学科的信心呢?
A3:首先,你要在心里明确一件事:数学很重要,工图很重要!现阶段的学习你们会觉得难,因为你们局限在课堂之上,没有意识到这些基础学科在你们的后续学习、在你们的工作中会有多么广泛的应用。我们不能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多听一些讲座报告,多了解这些学科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明白这些学科是“有用”的,培养自己的兴趣。最后,我们一定要给自己一些责任和压力,无论现在觉得高数、工图多么难,它们都有很大可能是陪伴你职业生涯的基本素养,所以不仅是信心,还必须有学好的决心。
教师寄语
学生留言
一杯咖啡通大道
三位贤师引方向
十三周的故事已经结束
十四周,一杯咖啡和一位老师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