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杯咖啡的故事

一杯咖啡的故事 | 第118、119期回顾(王晨、冯国旭)&第120期预告(李岩军)

时间:2022-12-15来源:伟德国际1946bv官网点击:330

第118期:王晨老师


122日下午,航空学院王晨老师做客伟德国际1946bv官网“一杯咖啡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讨论了变体飞行器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创想。



活动伊始,王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变体飞行器的发展历程。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欧洲国家掀起飞行器竞速浪潮开始,各国对变体飞行器有了明确的需求,研究变体飞行器的征程从此拉开了序幕。然而,在变体浪潮过后的几十年里,其他方案的设计理念逐渐展现出更强的吸引力,因此,变体飞行器的发展进入低谷。



难道变体飞行器就止步于此了吗?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新材料特性的提高以及以增材制造为代表的新型加工方式的出现,变体飞行器再次具有拥有了特殊的吸引力。”王老师给出了答案,“变体飞行器的目标在于各种飞行条件下,都能保持最合适的构型,以达到最佳的飞行状态,新工艺、新结构、新控制方法等的出现使得这一构想再次成为可能。”


同时,王老师还指出了变体飞行器符合当前碳中和的发展需求。更高的气动效益,也就象征着更低的燃料消耗、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体飞行器还有其他诸多特点,使其具有更高的性能优势。在未来飞行器的发展中,变体飞行器可能成为产生颠覆性的效果。


最后,王老师也告诉大家,尽管变体飞行器发展至今已有不短的历史,但在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依旧有很多,比如飞行器的承载能力、变体过程中的变形能力以及重量的轻度,这需要的所有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也包括了未来的在座同学们。



王老师自本科学习期间便选择了变体飞行器这一研究方向,热爱让他坚持在这一领域持续耕耘、不断迎接不计其数的挑战。这让同学们都深有触动,也激发了不少同学进一步了解变体飞行器的兴趣。


师生问答

Q:请问王老师,目前已有的变体设计中,机翼变形的方式是被动发生形变为主还是主动变形为主?


王晨老师:目前我们的变体设计一般都是进行主动式变形,这样才能确保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可控性。


Q:请问王老师,之前展示的F14作为变后掠翼飞机,变形是如何完成的呢?


王晨老师:我们到现在是没有见过F14真机的,所以只能推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机翼的变形一定是通过传动结构进行的。



119期:冯国旭老师


122日下午,航空学院飞行器系副教授冯国旭教授做客伟德国际1946bv官网“一杯咖啡的故事”的活动,冯老师为我们讲述了飞行器隐身技术的概述及其发展简史。


      首先,冯老师为我们讲解了隐身技术的概念以及隐身技术的意义,并为我们展示了各种有隐身技术的国内外的飞行器。接着,冯老师为我们讲述了隐身技术的特点即“三多一少”:多学科交叉、多特征平衡、多专业协调、少有人知道。



之后冯老师从国内外两方面讲述了飞行器隐身技术的发展简史。冯老师将国外隐身技术分为六个阶段,早期尝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德国为主进行的研究研究出第一架飞翼布局的飞机,全面尝试(冷战初期)欧美国家对隐身材料的研究,大获成功(冷战中后期)美国成功研制出隐身飞机如F117-A“夜鹰”隐身攻击机,全面掌握(基本掌握隐身技术),融汇贯通(将气动性能机动性能飞发一体的控制等性能的结合发展),全面隐身化(目前)水下、水面、地面、空中、太空。



冯老师接下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孙子兵法》,《水浒传》等名著为引讲述了国内隐身技术发展史。新中国的雷达隐身技术由周健雄女士带回中国。张考教授传承和发扬了这项技术,经过多年研究对隐身技术有了基础的理论探索。八十年代,张考教授也将隐身技术传播给了更多研究人员,其中就包括歼20总设计师杨伟。但直到海湾战争中美国展露隐身技术的威力后,我国才真正开始了对隐身技术的大力发展。最后,冯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他的研究感悟:一是失败乃成功之母;二是吃水不忘挖井人;三是保持战略定力,不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四是正视不足补齐短板。冯老师的感悟也让给了同学们以科研道路上的信念启迪。



网站地图